今年4月27日,三名欧洲登山者在位于7000米高山的大本营上,与上百个夏尔巴人爆发了群殴,被称为“史上最高冲突”。这一事件拉开了珠峰首登60周年新高潮的序幕,随后的一个月,有人死亡、有人破纪录,在最纯净的世界屋脊,商业登山让此处不复平静。
如今,登珠峰早已不是专属于职业探险家的运动,随着更多业余爱好者的加入,这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商业登山改变了这一切。日本甚至还有一家旅游公司开辟了挑战珠峰另类旅游线路,每位登山者必须没有任何身体疾患,在登顶前必须先经历长期高海拔训练,每人收费700万日元(约合42万人民币)。
国外多家公司开发南坡“旅游”
目前民间爱好者想要攀登珠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国外登山服务公司,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出发;二是经由北坡,这条线路目前只有西藏圣山探险公司有经营资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来自西藏登山学校。
此前有媒体报道,从北坡登珠峰的“门票”高达28万元人民币,让人惊呼这是一项贵族的运动。但圣山探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首先,并不是有钱就能攀登珠峰,必须通过中国登山协会获得攀登8000米以上高峰的许可并通过体检,才有攀登珠峰的资格;其次,公司收取的主要是服务费,并非所谓"门票",其中包括营地、向导、协作等强大的服务团队。”据详细了解,如果想要顺利登顶,攀登的总花费肯定在30万以上。中国登协的罗申就感慨:“攀登珠峰毕竟还是属于少数人的运动。”
尼泊尔南坡被视为难度系数相对较低,这里的商业登山开发也较早。有多家国际大公司进驻这个市场,互相之间存在竞争,服务和配套也相对完善。
“偷登”事件引发垄断质疑
去年登山季,一名“穷游珠峰”的山友闹出了不小动静,他就是在圈内颇有名气的王天汉。2002年还是僧人的他就曾登顶珠峰,2008年他又作为摄影师参与了“圣火登珠峰”活动。但他后来在7800余米处被圣山公司的向导捆绑下山,“珠峰绑架案”在当时非常轰动。
事后圣山探险公司证实,王天汉没有获得许可,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号营地,属于“偷登行为”,攀登时没有协作向导。当时由西藏登山协会发出下撤指令,由圣山公司代为执行。
此事在国内各大登山论坛都引发激烈的争论,但业余登山爱好者都一边倒地站在王天汉一边,指责西藏登协和圣山公司为了商业利益,限制人身自由。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圣山公司的处理方式确有不妥之处,王天汉的做法也存在问题:首先是他的“自由登山”不具备物资供给,基本靠“蹭”,包括用别人的帐篷及路绳等;其次,目前中国登协对于高海拔登山有明确的规定,“偷登”属于违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
中国登协认为,坚持登山许可的审批制度,还是从登山者的安全角度出发。有业余登山者认为,国内处于行业垄断的情况,形成了一条不可触动的利益链条,存在收费价格不合理、审批时间长等问题,但无法得到解决。
本报特约记者 刘璟文
争议
商业化助力梦想还是不负责任?
那么,珠峰真的已经蜕化成了一个任人践踏的旅游景点了吗?西安小伙李军从亲身经历来看,认为商业化也并非一件坏事。登顶珠峰是个难度极大的活动,虽然照片看起来游人非常多,就像国内的某个景区,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任何人只要交了钱都可以去登顶,照片上那些人都是全球登山界的精英。
由于救援导致登顶的失败,李军说:“虽然这次登顶失败,圣山公司肯定承担责任。但就其对夏剑锋救援看,真的是不计代价地救援。本有8000米以上不救人的国际惯例,但圣山这次共派15名向导参与,按8万一趟的向导费算,近120万,同时消耗60瓶氧气,按一瓶为1万3,总共将近200万。所以商业化也未完全造成商业规律凌驾登山规律之上的情况。我是站在支持商业化的立场,第一,商业登山还能帮助更多的人,比如我这种登山爱好者实现登珠峰的梦想;第二,减少登顶珠峰的风险;第三,还能促进定日地区就业,高山向导是当地不少放牛娃向往的职业。我希望对商业化登山抱有乐观态度,2007年商业登山增加了关门时间和登山资格,所以,对于仅开展了10年的商业登山,我们要给予空间、时间让其成长,让其机制完善。”
也有批评人士称,放任这么多人攀登珠峰既是对珠峰的破坏,同时也是对登山者的不负责任。有一名尼泊尔当地向导说,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少发登山许可证,并要求当地夏尔巴人向导进行认证,同时限制探险队的规模、清除山峰上的尸体以及重罚乱丢垃圾者等。
本报记者 付启梦 (来源:新文化报) 水果老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