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平凹老家,品商洛美食、逛清风老街、游宋金边城……”国庆开园的商於古道旅游区棣花古镇景区在这个国庆黄金周跃升成为陕西旅游新地标、陕南旅游新名片。据统计,国庆黄金周期间,商於古道旅游区棣花古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六万人次,人气爆棚!
据悉,商於古道旅游区是2014年陕西省十大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古道曾经贯通秦楚,其历史勾起秦岭和丹江的无限中国记忆。棣花古镇是商於古道旅游区的首个景区,是以陕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二郎庙、法性寺等历史遗迹为基础,以贾平凹老家和文学艺术馆为特色,以贾家塬、万湾村等丹凤典型农村生活方式为吸引的旅游景区。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此心安处是吾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棣花”始终和从这里走出的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有一段绕不过的故事。在棣花古镇新建成的贾平凹文学馆,通过大量丰富翔实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如实描述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生命历程。游客张小姐说:“在这里让她看到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展示,也看到水准一流的书画作品,透过这些更能体会到大师作品中那一缕浓浓的乡情。”工作人员小林向游客介绍:“来棣花古镇一定要到贾平凹先生的旧居去看看,否则也是一大遗憾。”原汁原味的陕南乡村小院落,不必经过文字的雕琢,也自有一番质朴的韵味。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便是那字字珠玑,将一段段往事娓娓道来。“文学沃土、平凹故乡”,便是商於古道棣花古镇景区打出的一张王牌。“演绎百态人生、解读大师心路”,也成了来棣花古镇游客的共同追求。
百年古刹千年崖壁 古今呼应中国记忆
在两宋的风云时期,金戈铁马的北方游牧民族挥师南下,几经战火的洗礼,宋金两国最终约定以淮水—大散关为界,而位于商於古道上的棣花古镇,便是这边境上的一颗沧海遗珠。在今天,小镇上复古式的宋金街,不但为我们复活了一段浪漫而典雅的时光,更高度还原了一种真实而生动的生活,让那些在书本中兀自孤傲的诗词歌赋,有了另外一番呈现。
曾经作为“商州十观”之一的棣花古镇,在唐代时为棣花驿。元稹、白居易等诗人多次吟诗赋词于此地,后来历经战乱兵祸,胜地古迹损坏几尽,而今仅存二郎庙、关帝庙和见证千年岁月的摩崖可供怀古凭吊。二郎庙建于金大安三年,是陕西省现存的唯—金代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3座金代庙宇之一,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据载,秦桧曾“割商界给金”,为立标志界筑此二郎庙。二郎庙的建筑风格溶金汉艺术于一炉,为金汉艺术之合璧,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来到棣花古镇,置身于百年古刹之内、垂立于千年崖壁之前,种种跨越千年的中国记忆仿若重现,从古至今、由今而古,此种感受,万万不可错过。
千亩荷塘棣花之都 秦岭丹江风景独好
位于棣花古镇景区核心部位的千亩荷塘,堪称景区最具灵动的点睛之笔。赏荷花、留倩影、采莲藕、思莲洁,荡舟莲水间,垂钓荷塘岸,似一幅陕南乡村悠然恬静图。这里还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紫薇园、樱花园、芙蓉园、红枫园、红梅园、丹桂园、海棠园、玫瑰园等52个不同品种的园林心心相印。除此之前,来到商洛丹凤,还可以走进有着“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的丹江湿地公园,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胸襟,体验长江源头的神秘旖旎,苍山翠岭雄浑壮阔、峡谷石滩奇异独特、河溪湖瀑清丽优雅。身临其境,不由得让人感叹:陕西最美是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
商洛美食丹凤特产 “白雪”“高兴”开门迎客
在商於古道棣花古镇的清风老街上,依然保存着贾平凹名作《秦腔》中出现过的诸多场景,就连书中出现过的人们也是有迹可循。像“白雪”家、“高兴”家 、“大清堂药铺”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原型、对号入座,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老李家烧鸡、商洛民俗食府等特色风味民俗小吃更是家家顾客盈门。
“我家店从我奶奶在的时候就开着。我奶奶爱唱秦腔,在镇上小有名气。白雪身上其实有我奶奶的影子。”白雪馒头铺子老板娘代红玉边说边将蒸笼一层层叠好,准备开蒸,“我家做馒头的手艺也是从祖父辈那传承下来的,和秦腔一样。”手中的馒头外形为半圆状,颜色有点黄,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凡是路过的游客都会驻足品尝,对馒头松软又有韧劲的口感赞叹不绝。
来自西安的郭女士表示,“从小很喜欢贾平凹的小说,我是贾老师的粉丝,趁着假期来贾老师的故乡看看充实自己,感觉很满足。”郭女士说,自己还带着一本《秦腔》,已经按照书里的故事在这里仔细搜寻到了部分原型,还要继续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省内游客今年慕名而来的外省游客也是纷纷不绝。而来自湖北十堰游客李先生说:“我还是喜欢一些比较原生态的东西,这里有一些陕南的民俗,从特色小吃到宋金文化都特别丰富。假期带着家人一起过来更加能够放松一些。”
商於古道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民俗文化的传统味早已不浓,随着棣花古镇的原貌重建与兴起,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将重新散发出焕然生机。陕南特色的民俗美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欢迎更多的朋友来棣花古镇做客,了解宋金边城,了解商於古道,了解不一样的陕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