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旅行的边界(组图)

随意刻画是一大旅游陋习

昆明滇池边经常有人喂食海鸥 夏未末 摄

攀爬上树拍照,留下的真是“倩影”吗?

一些景区外有“请勿携带宠物”的标识

最近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捧红了云南普者黑,《后会无期》炒热了浙江东极岛,但蜂拥而至的旅行者,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对当地造成极大冲击,由于景区一票难求,原住民坐地起价。

“很多古城,用几百年时间积淀下的沉静与淳朴,在游客到来之后的几年之内就被摧毁。”资深“驴友”程梓轩痛心地说。

这是为什么?

昨天在云南丽江开幕的中国首届旅行者大会上,赴约会集的各地“驴友”,给出了各自的思考。

“善举”不善

足迹遍及四大洲近20个国家,“85后”程梓轩无疑是资深“驴友”,说起国内炙手可热的招牌景点,他却满是无奈而痛心。

“游客与原住民会互相影响。”程梓轩以西藏为例,第一批旅行者入藏,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偶尔会捎上糖果和文具,这逐渐成为一种惯例,甚至被写进攻略和提醒。“后来,车友会自驾去西藏,后备箱经常是装满礼物,沿途发放。”到了2000年左右,有些游客嫌麻烦,就直接给当地人零钱和小费,再后来,开始出现小孩子拦车要钱,如果不停就扔石子砸车。

“你以为是善举,其实是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柬埔寨暹粒的经历让他震惊,当地有些孩子会帮着父母,沿街售卖书籍和工艺品,游客觉着他们可爱或是可怜,通常多少会买一些,但后续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大人发现小孩的销售量超过他们自己时,竟干脆让孩子辍学!”

“不要一到欠发达地区,就大发善心,施舍钱物,让好心变成坏事。”一次入境越南时,程梓轩遇到当地人在指路后索要小费。“如果是中国游客肯定给了,但同行的一位芬兰游客却是庄重地道谢,说我非常感谢,但不能给钱。”

开发与保护如何共存?这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有回走访土耳其东部的一个山坳,电路、网络、手机信号全无,但未雕琢的风光,原生态的风俗,让他大呼过瘾。“后来有杂志社约稿,斟酌再三还是婉拒。担心一经宣传,引来汹涌而凶猛的游客,美好从此荡然无存。”

既想分享旅途感悟,又怕增加当地负担,这或许是很多资深“驴友”的纠结,“最怕听到‘好在我几年前去了,现在完全变了模样’的感叹,提升旅游素养势在必行。”

慎举相机

作为国内早期的摄影爱好者,陈晓鹏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走进丽江、九寨沟。相机,无疑是他旅途中的最佳伴侣。什么时候能举起相机,什么场合可按下快门?他却有自己的标准。

例如此行途经四川望鱼古镇,这里被誉为“茶马古道上被遗忘的石板乡”,仍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让他忍不住想留影纪念。但他注意到,当地人对相机很反感,看见游客挎着长枪短炮走近,有些商铺甚至支起门板。

和当地人闲聊后才知,他们不愿意拍照,是担心被曝光和受侵犯。“他们说,你们拍后就会冲印放大,感觉自己就像被挂在外面,很不舒服。”于是他收起相机,全心感受。

“虽然我热爱摄影,但是也明白,留念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程晓鹏看来,旅行者素质最核心的体现,就在于对当地人的尊重。

为了摄影取材,忽视他人感受一顿狂拍,在旅途中并不少见。陈晓鹏回忆,尤其是宗教场合,游客在信徒磕长头时,凑到面前冲着脸就拍,或是在佛堂中一阵“咔嚓咔嚓”,破坏原本的清净与安宁,惹得僧人不堪其扰,甚至不得不蒙起面纱。

“旅游业发展太快,游客出现井喷,钱包已鼓起,内涵仍干瘪,说到底还是素养的缺失。”随时插队、随地吐痰、遇水洗脚、遇墙刻字,数起游客的常见劣习,他满是无奈。印象中最丢脸的一次,是在中国台湾地铁,车上设有“博爱座”,“90%的情况,哪怕车厢站满乘客,这个座位依然空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上车,一看到有空座,就挤过人群坐上去,还用家乡话呼朋引伴,引得周围人一片侧目。”“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意刻画,这是中国大陆游客被诟病的前三名。”另一名“驴友”刘小顺曾经辞职旅行3年,他不止一次向外国朋友询问,希望还原他们眼中的中国游客形象。

“当地人会在家门口刻字吗?因为不文明的行为,倒逼管理者与当地人改变方式,最后受害的不还是旅行者自己。”陈晓鹏感叹,如果游客都能将异乡看成是家乡,将意外当成是趣闻,恐怕就会少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文化差异

除游客自身素养外,矛盾更归结于长期习惯与文化差异。“我自认为并不是个没素质的游客,但有时看到壮丽风景,或是与伙伴分享感受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提高音量,这就需要自我克制、互相提醒。”

“摸小孩子的头,用左手递物件,将脚朝向他人,这些国内习以为常的举动,在印度都意味着无礼与亵渎。”提起文化差异,刘小顺坦言不胜枚举。对于印度教徒,牛是神圣的象征,有些游客事先没做功课,将牛皮钱包、腰带作为谢礼,也让当地人无所适从。

“随心所欲,盲目好客,是很多中国游客的通病。”想起国内盛行的“劝酒”之风,他有些哭笑不得。穆斯林不能喝酒,但他时常听到汉族人劝说“喝一点不要紧”“我周围的回族朋友都喝”,自认为是一番好意,却不知其实是伤害感情。

入乡随俗,是刘小顺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国外,裸跑、日光浴并不稀奇,但如果平移到国内,恐怕就欠妥当。在中国,游客给动物喂食很寻常,但换至欧洲一些地区,不仅让人不悦,甚至可能被罚款。

“最好的方式,是心怀尊重地走近与感受,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他解释,很多游客每天就是在酒店、景点、购物三点一线,“一直在‘游客通道’,从头至尾没接触过当地的风土人情,哪怕花一个下午、晚上,去体验他们吃什么、做什么、买什么,这趟旅程就会不一样。”

不过,并不只有中国人遭受文化差异的困扰,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刘小顺记得,某回他与日本男孩、匈牙利女孩同住青年旅社三人间,有次女孩洗澡时忘拿浴巾,请他们帮忙递到门口。“谁知开门时,她竟半裸上身,我和日本人顿时惊呆了!”经过沟通,女孩坦言东欧比较开放,且将他们当成熟悉的伙伴,“如果按照我们的标准,她不穿上衣,不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携宠旅行

伴随旅游外延的扩大,旅途也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唤醒更多尝试,暗藏更多隐患,无疑是一柄双刃剑。

“携宠旅行”,就是其中典型。支持者强调“宠物是我的家人,想带它一起看世界”,反对者则坦言这是“快乐了自己,妨碍了别人”。

“症结,还是在于宠物主人本身的素养。”报名旅行者大会时,刘行将主题瞄准“携宠”,计划踏上“三名队员、两只猫和一条狗”的旅途。然而,最终出发时,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带着宠物旅行,比想象得还要难!”刘行解释,一些饲养者毫无管束措施地携宠旅行,对宠物约束不严任其随地排泄、肆意吠叫,无疑对当地环境与他人造成干扰与危险,引起外界的不满与恐惧。在国内大多数城市,几乎没有任何景点、餐厅和酒店愿意接待宠物,公共交通的限制则更多,也加重了携宠旅行的难度。

“2700公里的距离,自驾太不现实,搭乘公共工具就必须托运,而且只能选择具备有氧舱的飞机,或是挂有行李车厢的火车”。此外,宠物并不算在行李份额内,托运价格是“机票的全价×1.5%×小动物及其容器重量(公斤)”,“从北京到丽江,飞机票是2000元,如果多3只宠物,就要增加1500元。”

在海外留学时,刘行发现周围人携带宠物出行很常见,无论是市内交通还是城际火车,经常可见猫狗的身影。“当地人习以为常,并不会带着有色眼镜。”他印象很深,加拿大一条宠物犬罹患骨癌晚期,在走向终点前,主人特地为它制定一份“遗愿清单”,包括看日落、办派对、坐警车等,还专程带着小狗去美国旅行,完成最后的冒险。

“养宠者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恰是为自己的爱宠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刘行记忆中,与爱犬鲜有的几次相伴旅游,是在北京附近自驾出行。去年,他带“库柏”到河北乐亭和北戴河,看着它在田野边纵情奔跑、在山林内淘气扑蝶、在小河里游泳戏水,就像置身电影场景。“狗是有表情的,我能从‘库柏’的眼睛和嘴巴看出它在笑,而我想通过努力,争取和保护这份快乐。”

家乡名片

刘小顺在柬埔寨出境时,就遇到签证官索贿,“只找中国护照讨要,起因是过关时,一些中国游客不想排队,就挥着护照嚷道‘我这有美金,先给我办’,签证官便认为是惯例。”

但刘小顺不以为然,轮到他时,签证官将护照从第一页翻到末页,又从最后翻到开头,“确认没有夹钱后,他就把我的护照放在一边,开始数之前收到的钱来暗示。我就和他耗着,他是政府官员,不是餐厅服务生,因此这不是小费,而是行贿。如果助长对方的违法行为,以后遇到中国游客,只会变本加厉!”

“很多老外,可能一辈子都没来过中国,游客就是家乡的符号与名片。”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指出,游客是国家的脸面、形象与窗口,将直接影响当地对华人的评价。

在意大利留学3年,刘行发现各种省钱攻略与分享充斥中国网络,扒火车、逃门票、蹭沙发等一应俱全。令他心酸的是,在欧洲如果自己有些礼貌、付点小费、打个招呼,就会被询问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

刘行回忆,自己也接待过国外的沙发客,他们会分享经历与知识,或是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劳动换取住宿,而不是“混一天是一天”。国内一些游客的目的就是到此一游,管不了那么多,“但形象一旦破坏,需要十几年甚至一代人才能修复。”

“游客作为个体,是自由而独立的,但作为国家的使者,必须有意识地约束自我。”楼嘉军补充,国家形象与游客待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外,强大的国家是游客的后盾与支撑,遇到问题使馆会提供帮助,反过来讲,游客也要反哺国家,享受权利同时履行使命与职责。”

没那么糟

近年,游客综合素质已有显著提升,发生恶性不文明事件的情况非常少见,比例低于万分之一。旅行者大会的主办方,携程在近日发布的《文明旅游行动报告》中如是指出。据悉,大会旨在鼓励外界近距离地了解中国游客,为“什么是中国旅游好素养”寻找答案与样本。

“一切都没你想象得那么好,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糟。海外没有那么好,国内也没那么糟。”刘小顺总结。

“旅游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有好有坏,旅游也是如此。在生活中遵守的素养,旅游中更要遵循。”楼嘉军认为,游客通过旅途与外界产生关系,在获得自身愉快过程中,不要损害他人、破坏环境,就是文明的体现。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