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以刘家峡、松鸣岩、太子山为主的绿色生态文化,以马家窑彩陶为主的史前文化,以古生物化石、恐龙足印为代表的物种演进文化五张旅游名片,实施旅游畅通、精品兴旅、融合发展、体验消费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增加到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115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5%以上……近日,临夏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总体要求,确定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开启新征程,展开新画卷。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境内山川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西部旱码头、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古动物的伊甸园、民族建筑艺术博览园的美誉。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临夏州统筹做好资源整合,编制完成黄河三峡大旅游区、太子山-莲花山两大旅游区总体规划,相继推出中国·临夏国际超级四项挑战赛、中华龙舟大赛、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和政古动物化石国际研讨会等节会和赛事活动,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使其发展成为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重点旅游板块。
2013年8月,亚洲旅游文化联合会第19届亚洲金旅奖授予临夏回族自治州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奖项。2014年,临夏州旅游接待人数7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比重的2.5%,旅游业成长为区域首位产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实践证明,旅游业是最符合临夏州情、最富有临夏特色、最能充分利用临夏资源、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临夏州委书记周强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是临夏实现富民强州的现实选择。
2014年12月12日,兰州至临夏至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填补了临夏境内没有铁路的空白,也标志着临夏旅游畅通工程由此启动。瞄准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可回头性,临夏州还将新建双达高速公路、兰刘高速公路、康冶高等级公路、环刘家峡库区公路、折桥镇-红旗镇二级公路,开发黄河水运旅游线路,延伸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节点公交线路,构建4A级及以上景区与依托城镇之间、景区连接高速公路之间二级以上公路贯通,大景区一级以上公路贯通,州内沿山顺水旅游线路贯通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
精品兴旅工程好戏连台。“重头戏”是创建黄河三峡、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两个5A级核心景区。黄河三峡大景区在建黄河水电博览园、炳灵石林丹霞地质公园、龙汇山养生度假区、黄河三峡水上主题公园等项目。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大景区新建古动物化石文化产业园、和政化石会展中心、古动物科考体验营地等项目。同时,加快建设康乐莲花山、临夏国家级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景区两个省级精品景区,康乐县药水峡、积石民俗村、积石大禹导河公园、临夏县槐树关和龙首山、广河县新马太、东乡县萨尔塔民族风情园等6个地域特色景区项目,开辟古生物化石遗址游、黄河山水风光游、临夏民俗风情游、太子山莲花山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增强可参观游览性和可驻足性。
围绕旅游业与文化、商贸、农业、体育、城镇、富民等产业融合发展,临夏州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打造松鸣艺术小镇、莲麓花儿艺术小镇、河滩镇印象黄河水景剧场、足古川花儿实景剧场、大禹导河文化广场等文化旅游景点,临夏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民族特需用品一条街、民族风情一条街等特色商业旅游街区,临夏市“牡丹园”、永靖县“枣园”、和政县“梨园”、积石山县“核桃园”、东乡县“杏园”,永靖太极镇、和政松鸣镇等10个旅游名镇及20个专业旅游村、800户标准化农家乐,同步开发东乡手抓、临夏锅盔、河州包子、穆斯林传统宴、保安族婚庆宴等地方名优小吃、特色菜系知名品牌,雕刻葫芦、临夏砖雕、保安腰刀和彩陶、化石仿制品等旅游商品,提高临夏旅游的可娱乐性、可休闲性、可消费性和可美食性。
“把基础打好,把资源利用好,把服务搞好,临夏旅游业大有作为。”临夏州州长马学礼介绍说,临夏州旅游发展重点任务分工已排出“时间表”,从2015年起,全州每年整合州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宣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各县市、各部门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一个全域型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