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文明习惯,要依靠养成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
羊年春节假期已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境内外中国游客整体形象良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2015年春节旅游情况的报告》显示,长假七天内,旅游投诉量、不文明事例报道量“双降”。的确,随着政府强化引导、法律有效规范、社会共同监督、个人文明意识觉醒,文明旅游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共举。
但这并不表明,旅游不文明行为已经消除。春节长假期间,在泰国普吉珊瑚岛,一个中国游客在离厕所十几步远的树下给女儿把尿,同行的大多数中国游客都没在意,却引得一些路过的外国游客侧目。目睹此景的中国游客杨先生表示,这些事在国内,可能很多人都当成习惯了,但在境外却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为外国游客的指指点点感到不满,而应该为一些中国游客把不文明当成“习惯”感到羞愧。文明没有地域之分,不文明在哪里都是不文明。在树下把尿等同于随地便溺,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不文明行为。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根治不文明现象。文明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养成。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没有接受文明规范教育的人,长大之后会有文明的习惯;也很难想象,一个在国内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人,到了国外就能突然文明起来。
形成文明习惯,要依靠养成教育,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感染,而不是讲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家长要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插队等文明守礼的好习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教育,并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春风化雨的熏陶,使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
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从今年起,我国将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追责机制。此举对规范游客行为、引导游客养成文明习惯具有非常积极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关行业的经营行为也亟待规范完善。比如,若景区的环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能够为游客提供足够的如厕场所、休憩地点,就有可能使不文明旅游的现象减少。而对那些侵害游客权益的经营单位,不文明档案也应纳入并通报,让游客“用脚投票”,倒逼这些单位规范经营行为。
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6.3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1.16亿人次,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国内游客的文明素质,应当与旅游大国的形象相匹配。尽管目前不文明旅游现象还时有发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文明旅游的好习惯,文明旅游必将成为中国的最美“招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