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乡村旅游托起农民致富梦

密云水库

密云·古北水镇

司马台新村

密云·华润希望小镇

密云,位于首都北京东北部,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密云水库坐落在县域中央,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半个多世纪的保水养山,使密云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县林木生态覆盖率达83%,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湿润指数和水体密度居全市之首,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如何将密云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密云县确立了“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把发展乡村旅游当做保水、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精心研究“顶层设计”,确定并大力实施“12345”旅游发展战略,即:一张蓝图绘到底、乡村旅游业二次转型、实施农村“新三起来”、乡村旅游四化建设、实施五大建设工程,让农民捧上了发家致富的“金饭碗”。

“乡村旅游换新装,经营民俗筑希望,农民致富奔小康,日子过得喜洋洋。”如今,密云的广大农民正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

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色国际休闲之都正崛起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要有符合区域实际和特点的科学发展思路。

为了保护密云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密云县委、县政府树立“保水也是发展、富民也是强县”的理念,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确立了把密云建设成为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以高端重大项目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及方向,即:把休闲旅游业作为推动密云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坚持以建设密云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为载体,坚持“发展民俗旅游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农民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要求,全面推动旅游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由单一发展向区域联动转变。

在全面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目标的引领下,密云休闲旅游业迎来了大跨越、大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旅游景区35家,其中4A级景区4家;星级酒店(度假村)17家,其中五星级1家;民俗村90个。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1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5%。

2011年1月,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密云“国际最佳休闲宜居名县”称号。2012年,密云成为北京市唯一荣获“2012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的区县。2013年7月,被水利部列为北京市唯一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区县。2013年11月,荣获新华网主办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市(县)”称号。2014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2014年5月,密云成为北京市唯一荣获“第二十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的区县。2014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4年9月,密云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人民网、中国网等数十家新闻网站共同参与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二次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实现华丽转身

人间花海醉游人,天葡庄园里尝新鲜,石塘路村做草编,再到黑山寺体验“禅味小村”……如今的密云,迎来了休闲旅游的新时代。注重旅游品牌引领、文化融入和产业融合,密云县促进乡村旅游业二次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民俗旅游向休闲度假养生转变,实现密云向多功能、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变,全县乡村旅游新业态已发展到近70家。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打造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游客休闲需求,密云将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特别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采摘观光园、新型设施农业、休闲农场等业态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如今,密云已经培育了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人间花海、蔡家洼玫瑰情园、天葡庄园、葫芦大观园等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并带动周边民俗旅游迅速发展,逐步实现由“农业引领旅游”向“旅游引领农业”发展转型。

同时,密云将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展示红色密云的历史人文之美、绿色密云的生态环境之美、金色密云的蓬勃发展之美,充分挖掘特色的长城文化、古堡兵营文化、渔文化内涵,打造了古北口村、遥桥峪古堡为代表的文化古村,以香草园、休闲渔业小区为代表的现代农耕文化,以宫灯、鱼拓画、十二玲珑枕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商品,以荞麦峪村的“荞麦宴”、云峰山的“素斋”、古北口村满蒙特色小吃以及密云传统饮食文化的“本地菜八大碗”为代表的乡村特色美食。

当然,民俗村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得跟得上时代步伐。通过全面开展民俗户“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和民俗村“六有四统一”(即:有停车场、有公共卫生间、有游客服务中心、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村级网站、有WiFi;统一床上用品洗涤配送、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如今,密云的民俗村面貌焕然一新。

落实“新三起来”

农民捧上“金饭碗”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直都是密云发展乡村旅游永恒的主题。结合北京市开展的“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农村“新三起来”工程,密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不但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更让农民捧上了招财进宝的“金饭碗”。

北庄镇干峪沟村原本是一个地处深山、物产贫乏、常住人口不足20人的小村落,但如今却引来了不少追求农村宁静与纯朴的城里客。2013年通过村级旅游合作社平台,村里引入专业公司,成功打造“山里寒舍”高端乡村酒店,使这里一下成为传统农家乐向高端乡村旅游转型的典范。农民将自家的闲置房和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每家的房源土地数量按年支付给农民租金。作为旅游项目的副产品,果树等农产品的农场经营权也承包给合作社,农民相应从中获益。同时,合作社还将拿出经营收益为入社村民分红。

像山里寒舍一样,密云还成立了塔沟村、北台村两家全市首批农宅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对村内的闲置房产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经营民俗旅游,使村民不仅通过打工获得一份收益,还可以通过流转闲置房屋增加更多收入。

同时,密云将民俗旅游发展同新村建设紧密结合,建设新民居,涌现出了司马台新村、阁老峪新村、古北口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引入先进理念、资本、管理、人才等旅游要素,丰富乡村旅游的业态类型,成功引进了石城“云水花溪”、冯家峪“鹿鸣山居”等典型的乡村酒店;深入发掘、利用农村优势资源,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资源变成旅游产品,为农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打造了古北口、荞麦峪等特色村庄。

家住溪翁庄镇荞麦峪村的万明芝,过去常年在外打工,自该镇提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美食宴,她立马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摇身一变成了荞麦峪村渔家风情民俗院的当家掌柜,“2014年的收入有30多万,是原来打工干活的好几倍,我这春节过得别提多美了。”万明芝手捧“金饭碗”,心里乐开花。

加快“四化”建设

乡村旅游大变样

民俗旅游,向来是民俗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但如今,按照“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密云的民俗旅游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网络化迈进,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

标准化从一本小册子开始。密云精心编写了《旅游标准化管理手册》,对民俗户的环境卫生管理、民俗村安全管理等九类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2014年,为了整体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按照《密云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暂行办法》,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已累计评出三星级民俗户362户,四星级民俗户130户,五星级民俗户46户。如今,在密云乡村也能住上“五星级”酒店。

规范化从一条床单开始。密云为全县千余户民俗户的床上用品进行统一洗涤配送服务,床上用品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印制密云旅游标志,政府统一采购发放。目前,已累计发放40218套,惠及12个乡镇50个村1416户,全县共设立20个中转站,负责洗涤、消毒、熨烫、储运工作,力求做到“一客一换”。

组织化从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始。为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全县共发展了93个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改变了原有民俗户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传统模式,发挥了合作社“载体枢纽”作用。另外,充分发挥合作社经营和服务职能,深入挖掘本村可用资源,将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农村闲置农宅等资产有效经营起来。

除了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密云民俗旅游也步入了网络化时代。构建“四级平台、三种媒介”的网络体系,即:县、镇、村、户4级平台,网站、网页、微信3种媒介。密云旅游官方微信粉丝达3万余人,阅读量超过70万人次;全县目前共有7个镇级旅游网站,6个村级旅游网站;3个镇级旅游微信、5个村级微信;同时黑山寺、史庄子、干峪沟、古北口、司马台、阁老峪、遥桥峪、金叵罗、石塘路、涝洼、荞麦峪、石城村12个村已经实现WiFi全覆盖。

实施五大建设工程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实现大发展,还须通过全面系统的工程来提升。密云实施五大建设工程,即:重大项目引领工程、传统旅游提升工程、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完善服务体系工程、三级管理体系工程,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近些年,密云成功引进古北水镇、华润希望小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了密云休闲旅游产业整体升级,有效带动了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以古北水镇为例,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建设,去年十一正式运营的古北水镇,初步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高端休闲度假区,成为北京市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北京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徜徉在水镇中间,亭台楼阁、青砖灰瓦、小桥流水、古道客栈,仿佛把游人带到了有历史、有故事的江南水乡,让游客叹为观止。2014年,该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占全县景区综合收入56%,安置本地劳动力近1000人,同时带动周边民俗旅游火速升温,节假日期间,民俗户家家爆满,司马台雾灵山沟域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5亿元,司马台新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7万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下,古北水镇的兴起,对加快京承旅游融合发展也大有益处。为精心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密云实施传统旅游提升工程、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对全县民俗村分步实施“四化”提升,实现民俗旅游村的“六有四统一”,重点提升农业创意园和以观光为主的景区,增加配套服务,促进传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开展道路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加强旅游沿线城镇、重点村的环境提升,对民俗户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全县旅游环境明显改观。

民俗旅游不光要靠“脸蛋”,还要靠服务和管理。密云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三级管理体系工程,保障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智慧旅游”,实现游客无障碍、轻松到达旅游目的地;建立县、镇、村三级管理体系,构建“规划—管理—协调”职能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如今的密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民腰包渐鼓。2014年全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是2010年近2倍,其中,民俗户达到4500户,是2010年的2.5倍,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3331户,占全县民俗户总数的75%。

中国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密云必将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努力谱写新的篇章!

(密云县委宣传部 文/图)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