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只是时间问题。”面对在线旅游行业亏损,3月24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途牛CEO于敦德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和其他典型互联网概念一样,在线旅游在2014年因为各种价格战、并购绯闻异常活跃,伴随而来的则是各种巨额亏损,但于敦德认为,目前市场还处于抢跑发展阶段。
“在线旅游渗透率依然偏低,中短期至少有20%成长空间,所以大家依然会拼命追求增长。”于敦德表示,2015年途牛将继续加大线上线下融合,渗透到二三线市场,到年底建成120多个区域服务中心。
“仍处于投入扩张阶段”
在线旅游行业2014年仍处于任性烧钱阶段。
4家主要在线旅游上市公司,携程、去哪儿、艺龙和途牛,2014年都陷入白热化竞争。老牌在线旅游平台携程,第四季也首次出现2.2亿元规模亏损,去哪儿亏损额度扩大至6亿元,去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的途牛,亏损也达到了1.6亿元。
在于敦德看来,不能简单只看亏损,这与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
“互联网企业,更主要是无形资产,亏损是在亏损,但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用户和人才等方面无形资产,一直都在不断增长。”于敦德认为,轻资产模式,也是互联网企业重要特点,尤其是目前在线旅游行业,更是处于投入扩张阶段。
至于何时盈利,于敦德表示目前不会做预期,但他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盈利需要等待市场格局相对稳定,目前整体而言,线上旅游渗透率依然偏低。
“整个旅游市场有近3万亿元规模,其中休闲旅游有4000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很大,但各家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不一。机票、酒店等相对标准化产品,目前已经做到了30%渗透率,但休闲旅游渗透率依然偏低,前年7%,去年为10%,至少有20%成长空间,这也是大家目前相对比较注重增长的原因。”
实际上,由于目前在线旅游处于集体亏损状态,某种程度上,各家比拼已经聚焦在业绩增长速度上。2014年携程营收增长36%,去哪儿增长106%,途牛增长速度为90.9%,艺龙增速最低,只有8%。
在于敦德看来,虽然同属旅游概念,但途牛与其他OTA不同,属于高客单价消费,毛利率目前相对偏低。“随着未来规模壮大,议价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毛利率也会改善。另外,毛利率偏低,本身也会形成一个竞争门槛。”
于敦德坦诚,尽管公司已经上市,但目前市场份额依然偏小,“发展依然是第一位”,只不过随着公司规模壮大,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
于敦德表示,2015年将延续2014年策略。一方面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品牌建设运营,同时,继续加快建设线下区域服务中心网络,2015年途牛将建设120个区域服务中心。
不会碰上游
随着在线旅游影响日趋壮大,规模公司出现,在线旅游平台也在逐步加大产业链条渗透。
行业龙头携程已经逐步向生态布局,通过各种形式参股、收购等,加快线下资源整合,原本做竞价、连接平台的去哪儿,也在加快产品和服务升级,涉足直销业务,在酒店业务方面也开始与传统酒店品牌结成联盟。
途牛最近也收购了两家传统旅行社。
在于敦德看来,随着旅游市场发展,会有行业整合、集中化态势,途牛也会顺势做一些投资,近期收购两家旅行社,标的公司拥有台湾业务牌照,“旅行社也分生产和零售,我们主要是为了增强零售能力。”
他同时强调,途牛依然定位在零售商角色,与生产商长期合作,“不会碰上游”。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上,途牛发展直采业务,对于生产商依然是开放合作,“谁的成本低、服务好,我们与谁合作。就像在我们零售端,也会有竞争一样。”
具体运营模式上,于敦德认为,“机票+地接”会逐渐成为主流。目前在国内长线旅游,“机票+地接”模式已经常态化,短线旅游也开始采取这种模式,未来整个在线旅游也会向这一方向发展。既保证用户选择灵活性,同时目的地产品选择,也会更加丰富。
与携程竞合
2014年除了上市,途牛与同程网“同门之争”也同样引人瞩目。
两家公司,一家在南京,一家在苏州,地理渊源颇为接近,更有意思的是,其背后都有携程投资,被外界视为“携程系”,但2014年底,途牛与同程网在出境旅游、景区门票等业务交叉竞争,上演价格和口水战,成为在线旅游行业争论焦点。
于敦德在采访中,也谈及了三家公司之间的关系。
在于敦德看来,途牛与携程依然是竞合关系。“我们与携程之间有合作,通过投资避免了双方恶性竞争,同时,两家公司之间依然存在竞争,但属于良性竞争,这也很正常,对于两家公司、行业和用户都会有益处。”
相比之下,于敦德认为途牛与同程网之间,“同质化竞争太多”。途牛与同程网并没有直接关系,双方完全是竞争,而且是后者挑起了同质化竞争。于敦德表示,途牛还是希望能够把精力放在品牌、区域网络、系统等差异化竞争上,不希望过多参与价格等同质化竞争,“但如果对方执意要做,我们也会坚决应对。”
至于后续,途牛与携程有无进一步资本合作可能,于敦德表示,途牛对于合作持开放态度,但目前公司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谈相关投资并购,还为时尚早,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除了携程,也有很多公司非常看好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