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吉村借助黄皮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开起了农家乐。 宗华 摄
夏日的热风拂过树梢,黄皮成熟了。一串串悬挂在枝头,宛如一颗颗黄褐色的宝玉。摘下一颗,剥去外衣,晶莹剔透的果肉十分诱人,放入嘴里,一股甜酸立即充满你的味蕾,美妙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黄皮这种神奇的水果,在儋州有比较悠久的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成就了儋州黄皮优良的品质。今年来,儋州开始着手将“儋州黄皮”打造为知名农业品牌,并初见成效。黄皮产业,正迅速成长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海南黄皮看儋州,儋州黄皮看大成。”提起儋州黄皮,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大成。据悉,大成全镇145个村庄,家家户户都种有黄皮树。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种有黄皮树28000多株,以调南村、推赛村、新风村、小岭村最为密集,村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种有黄皮树。
其中,推赛村南吉村村民小组、小岭村那碑村村民小组和可沟村可带村村民小组等各存有百年黄皮园10多亩。因交通便利,加之政府投入引入旅游功能,南吉村的黄皮园目前最为炙手可热,摘黄皮、品黄皮美食、赏农村风光的游客较多。
南吉村是一个贫困村,全村36户,半数以上是贫困户。尽管离225国道只有800米左右,但2014年以前这个村子鲜有人关注,村民的经济收入以橡胶为主,黄皮主要是农户的庭院经济。2013年,橡胶价格低迷,南吉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
“以前没人重视这种果树,在橡胶价格好的时候,不少人砍掉黄皮改种橡胶。”推赛村党支部书记符毅隆介绍说,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黄皮价格较低,市场价每斤仅3元左右。而去年,南吉村的黄皮地头收购价涨到8元每斤,今年这个数字又变成了10元。得益于黄皮价格的上涨,2014年南吉村人均纯收入增至6700元,其中黄皮的贡献率约占60%,已超过橡胶跃居第一。
黄皮价格的上涨不是偶然的,这得益于儋州市政府的精心谋划和大力推动。2014年端午节期间,儋州市政府推出“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活动,初步改造的南吉百年黄皮园得以走出“深闺”。今年,儋州着手将黄皮打造成儋州知名农业品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推介,儋州黄皮开始声名远扬。
据大成镇党委书记林春晓介绍,以南吉村为代表的大成黄皮价格一路上扬,也带动了儋州其他地区黄皮价格的上涨。甚至在海口,有果商开始打着“大成黄皮”的旗号抢占市场。“以前,是黄皮收购商来果园里挑选黄皮,现在收购商若给不出令农户满意的价格,都进不了果园。”
黄皮价格大涨,村民们发展黄皮产业的积极性又回来了。符毅隆介绍说,目前南吉村开始挂果的黄皮树约100亩,去年又新种300亩。如今在南吉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种上了黄皮树,既绿化了村庄,又给村民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南吉村村民符树武,2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自家林地连片种植黄皮,拥有6亩黄皮园。前两年,他家的黄皮收获后主要靠自己运到附近西培农场的集市上去卖,价格才5元左右每斤。今年,他将黄皮园交给村委会统一经营管理,打造成黄皮采摘园,让游客自采,按10元每斤收费。“今年6亩黄皮预计产值可达4万元,比往年大幅增长。”符树武高兴地说。
符毅隆算了一笔账:一株黄皮树单株产量约50-80斤,按照10元每斤算,单株产值至少500元。“南吉村每家每户至少种有黄皮树10株以上,按照今年这个趋势,农户大幅增收肯定不成问题。”对新兴的黄皮产业,符毅隆信心满怀。
儋州市农技中心主任吴曼峰介绍说,儋州正在大力发展黄皮产业,将“儋州黄皮”打造成为儋州知名农业品牌。根据计划,今年儋州将在那大、大成等地种植黄皮2000亩,三年内儋州黄皮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