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旅游业将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特约评论员 王德刚
刚刚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要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会议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旅游业将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与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现代“城市病”问题。所以,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来看,要实现把我国城市建设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坚持“五个统筹”是今后城市工作的基本原则,而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则是实现的主要路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不同的。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以产业调整来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是必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旅游业将发挥巨大的引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市场的角度,城市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城市即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建筑和艺术等,都是重要的旅游吸引力因素,城市有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消费是拉动投资、拉动生产和决定产业结构的主导因素,随着城市旅游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必将引导社会资本向旅游业的投入,使旅游服务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使旅游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旅游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拉动力大、具有高度融合性的综合产业,旅游业能够与工业、商业、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以及社区、生活等几乎所有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并以旅游为核心,形成新的产业群,壮大城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规模,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共包含了11个大类、27个中类、67个小类。这67个细分行业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必将对城市产业的调整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使之更加趋于合理、优化和完善。
从城市个性塑造的角度,旅游业是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旅游竞争力取决于城市个性的差异化,城市越有特色,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强,或者说,发展城市旅游本身就需要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和文化特色。因此,城市个性塑造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互动、互促的正相关关系。
从发展模式的角度,旅游业是实现城市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旅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城市设施功能多元化的结果,因此,旅游业是城市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绿色产业”,是各种物质资源、文化资源重复性利用率最高的产业,是最具绿色发展特征的产业。
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宜业、宜居、宜游是现代城市的最高境界。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而经济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城市的功能就越具有多元性。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诉求来看,宜业、宜居、宜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这种新的诉求既是城市发展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发展理念对城市发展目标的新定位。宜业、宜居、宜游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最高境界。
总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五个统筹”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真正的催化作用,必将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