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以“筑底基本面、发展高质量”作为主题, 召开《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系列成果线上发布及研讨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何琼峰副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报告显示: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文旅融合、全域旅游进程加快,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区域旅游均衡化趋势进一步显现,旅游在外交和港澳台事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表1 2019年旅游市场主要指标预测
指标 |
预测值 |
同比(%) |
国内旅游人数 |
60.06亿人次 |
8.4 |
国内旅游收入 |
5.73万亿元 |
11.7 |
入境过夜人数 |
6573万人次 |
4.5 |
外国人入境人数 |
3188万人次 |
4.4 |
国际旅游收入 |
1313亿美元 |
3.3 |
出境旅游人数 |
1.55亿人次 |
3.3 |
旅游总收入 |
6.63万亿元 |
11 |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报告指出:2020年春节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强传染性,叠加春节时点、世卫组织列入PHEIC、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此次疫情对经济影响短时间内高于 2003 年“非典”。也尽管新冠疫情给旅游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由于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增长的大众旅游基本面没有改变,2020年,旅游经济总体不至于太悲观。
综合研判宏观部门和各方面的信息,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得到控制,二季度GDP 会步入恢复期;如果疫情冲击经济持续到上半年,国民经济将从第三季度开始恢复增长。不管是哪种情况,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都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项调查显示,71.5%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再外出旅游,20.7%表示疫情过去后尽快外出旅游,江西、湖南、广东、河南、广西、福建、安徽、内蒙古、北京、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受访者疫后出游意愿更为迫切。从海外市场来看,疫情短期内对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主要客源市场影响较大。考虑到商务客源、华人华侨等多重筑底因素,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期会长于国内市场,但总体可控。
报告认为,结合历史和国际经验,在疫情解除后,国内旅游消费意愿将会很快恢复并极大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以都市游、郊区游为代表的中短途国内旅游率先恢复,并逐步扩大至跨市、跨省游,时尚、品质、定制、亲子、自驾等新型旅游消费潜力会得到极大释放。随着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往来航线的恢复,入境游可能需要3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完全恢复,餐饮、酒店、线下消费、线下商业等旅游及相关业态随市场恢复而逐渐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