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甘肃旅游快车“换挡”提速 大景区带大项目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上,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中外来宾宣布:“甘肃旅游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数据更有说服力。2012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实现了“五年翻两番”的跨越式增长,到2013年,全省旅游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31.6%,增幅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今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2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和25.4%,全省旅游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这一战略定位和部署,4年多来,甘肃旅游人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强化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大景区带动大项目

甘肃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但却不是旅游发展大省,旅游开发仍处于低水平。去年以来,甘肃省以旅游景区为突破口,针对甘肃旅游“有说头、有听头,没看头、没玩头”,景区小弱散,留不住人的实际,逐渐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在赴省外考察学习大景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谋划提出在全省选择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基础较好的景区,规划建设20个大景区。去年7月在张掖召开大景区建设现场会后,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会议推动大景区建设工作。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建设规划纲要》已正式印发。

大景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快规划编制的同时,狠抓项目,谋划储备了总投资1392亿元的265个建设项目。去年共完成大景区等旅游项目投资255.4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68.93亿元。

引进的敦煌传奇、龙行天下、永昌骊古城景区、华夏文明甘肃文化产业园、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数十亿的大项目已全面落地实施。

为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甘肃省进一步加快了景区晋等升级。去年以来甘肃省获批4A级景区16家,还有10家正在创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创建5A级景区有望年内获批。截至目前,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199家,其中5A级3家、4A级57家。

大品牌树立新形象

2010年至今,甘肃省成功举办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连续三年邀请到丝绸之路沿线25个国家百名以上外宾参加节会,全面展示了“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在节会的持续拉动下,全省旅游年综合收入增幅均超过25%。去年和今年,甘肃省紧紧围绕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精心策划节会主题和活动,着眼市场推介、企业对接和产品营销,有力促进了甘肃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使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成为丝绸之路上知名的旅游品牌节会和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

近年来,甘肃省在旅游宣传上重拳出击,创新提出整合宣传营销模式。全面整合各市州及旅游企业宣传资源,在央视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天安门广场、首都机场、高铁站等客流集中区共20多家重要宣传平台上集中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并联合国家旅游局、周边省份共同赴客源地市场开展推介促销,近两年走出去促销近百场次。

针对“冬春季旅游”这一短板,去年开始,甘肃省共策划推出欢乐冰雪游、文化观光游、多彩民俗游、温泉养生游等九大冬春季旅游产品,有效促进了淡季市场增长。出台《关于鼓励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奖补办法》,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企业开拓境内外市场的积极性。并于今年启动与携程、乐视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充分发挥甘肃旅游政务网及外文网站优势,建成了中文和多语种外文宣传营销阵地,旅游网络营销力度不断加强。

大融合带来大发展

近两年,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平台,甘肃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20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20个以上文化旅游骨干企业、30个文化旅游名城名镇、5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2235”发展目标,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敦煌旅游综合改革,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敦煌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目前,敦煌旅游体制改革、大景区建设、城市旅游功能街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级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已全面展开。

持续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先后开发了《敦煌神女》、《一画开天》、《崆峒崆峒》等旅游演艺项目,丰富了旅游演艺市场。在两年举办一次的全省旅游商品大赛中,更加突出文化元素,初步形成了艺术性、文化性鲜明的旅游商品体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