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个人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难解决。深信经过调整完善之后,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一定会更加健康发展,两地旅游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近日来,关于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政策的议论,引起了社会、媒体和旅游业界的关注。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实施多年的个人游政策会否收紧时说,中央政府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不会对双方的交流和经济合作产生影响。
1983年,香港与澳门一起成为内地居民首批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开启了内地与港澳地区同胞双向旅游之门。由于团队游的手续繁多、行程不自由,内地居民要求赴港个人游的呼声越来越高。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香港经济,由香港特区政府建议、中央政府批准“逐步扩大内地居民个人赴香港旅游区域”,从此开始了以个人身份赴港旅游,至今已扩大到22个省区市的49个城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深圳等城市居民可以“一签多行”,不受时间、次数的限制。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使内地居民赴港旅游快速增长。2002年,内地游客占香港入境游客总数的比例从2002年的41%上升到去年的78%,其中个人游的约占五分之三。
显然,个人游的实施与扩展,对香港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对拉动香港经济繁荣和就业扩大作用显著。香港旅游接待设施也在市场的推动和特区政府的指导下不断扩大,至今也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旅游接待中最重要的住宿环节来看,2002年香港入境游客1656.6万人次,共有客房38949间,客房出租率84%;2013年入境游客5424.7万人次,共有客房67894间,客房出租率89%,去年香港的客房出租率为90%。可见,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十多年中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过夜游客的需要,并使宾馆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双向旅游对两地旅游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有目共睹,对促进两地民众之间了解与情谊的作用更为显著。但不容讳言,由于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原因,两地民众之间的隔阂、误解及价值观的差异依然存在。在内地游客急剧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市内交通拥挤、某些食品和生活用品暂时紧张和价格上涨等,影响了少数居民的生活。也出现过极少数内地游客的不妥行为和极个别香港导游与港人对内地游客的不当言行,被过度渲染和夸大,产生了一些负面印象。在赴港个人游问题上的过度敏感也折射出两地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应当妥善处理。
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亍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指导下,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实行两地自由贸易的一部分,是既能促进香港旅游业和服务贸易业的持续发展,又能满足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的广泛需求,造福两地民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政策。无论为维护香港自由港的形象、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健康行进,还是进一步推进两地更加紧密合作、促进双方旅游共同发展,个人游政策都不应取消。
当然,实行个人游的具体措施需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如广、深居民“一签多行”的旅客人次从2009年的147万猛增至去年的1485万,有人每个月往返超过十几次、甚至一日数次,其中有“水货”倒卖者,还有买酱油等日用品者。笔者建议,可把“一签多行”改为“一签若干次行”,限制往返频率、缓解接待压力;对那些用“一签多行”倒卖“水货”的牟利者应予限制,直至建立“黑名单”制度;在香港—深圳对接地开设特定日用品商城,方便内地居民购物、又不干扰港人生活;积极开展两地电子商业试点,开展跨境网上购物业务;在网上即时公布到港游客人数、酒店出租率等信息,及时发布赴港旅游的警示级别;运用价格手段鼓励网上预订客房,避免游客夜宿大巴现象再发生;在长假期间放开旅游服务价格,用价格浮动机制分流游客,以削峰减流、缓解客流过分集中等等。只要发挥政治智慧,善于运用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目前个人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难解决。深信经过调整完善之后,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一定会更加健康发展,两地旅游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应当看到,香港面积狭小,人口密度本来就高,不可能无极限地接待游客。需要研究城市的最大承载力,制订城市接待一日游和过夜旅客的最大和最佳接待量;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城市功能区布局,实现国际金融、商务、会展、旅游功能区的衔接与互补;妥善安排本市居民生活、休闲与外来游客观光度假、购物娱乐区域,使游客与居民既有交流共享的场所又有相对分离的活动空间,在扩大商务、旅游接待的同时改善常住居民的生活环境;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智能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治能力,实现现代化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王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