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海南农业如何抓机遇破挑战?

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新丰田洋,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杂交水稻辅助授粉工作。现代科技正在助力海南农业强筋健骨。本报记者 武威 特约记者 孙体雄 摄

文昌东郊椰林。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姑娘采摘红毛丹。特约记者 黄青文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邀请游客采摘芒果。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林红生 田婉莹

劈波斩浪踏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返频繁,帆船上载着的农作物品种,延绵千年不断: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咖啡、橡胶已在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海南培育出的水稻、玉米、西瓜等新品种也运抵沿线各国。

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海南,自古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特别是农业交流更是同根连筋。当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时,既给海南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方面,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农业对接世界广袤热带国家的窗口与合作基地,在合作与交流中海南农业可以逐步实现国际化,可以助推海南农产品、农业科技、农业企业、农业装备“走出去”。

海南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合作,面对沿线国家辽阔的热带地区,海南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将逐步减弱,海南热带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海南又该如何突破?

“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与其进行农业合作,就需要一块热区与其进行对接,这对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的海南来说,就是一次机遇。

阿联酋迪拜园林农业局的一份认定报告,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卫军感到兴奋。

“阿联酋迪拜园林农业局通过数据分析,并与阿方现有防治技术比较,认定热科院椰子所的技术在监测和防治红棕象甲方面效果更好,并出具了试验检测报告,通过了阿联酋迪拜市政府的验收和认可。”陈卫军说。

椰枣树是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木本粮食作物,被誉为“阿拉伯民族之树”。近年来,遭受红棕象甲的严重威胁。今年2月初,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总体部署,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派出专家援助阿方。

海南有着悠久的农业对外交流历史,为丰富沿线人民生活,促进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产品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引入了橡胶、咖啡、红毛丹、番石榴等作物品种,并把水稻、玉米和椰子病虫害防控等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带到了海外,促进了各国间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一带一路”的建设,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放光彩,也必将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对接世界农业的一扇窗口、一个平台、一个示范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蒋昌顺说,“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与其进行农业合作,就需要一块热区与其进行对接,这对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的海南来说,是一次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特别是拥有6亿人口的东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对各种农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蒋昌顺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农业是基础,给我国提供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发展机遇。

海南农业服务丝路优势显著。论区位,海南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与世界100多个热带国家“地缘相似、情缘相亲”;论资源,海南南繁基地已经成为“种业硅谷”,我国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经过了南繁,每年1.9万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这里从事南繁工作;论历史,海南与东南亚国家气候相似,自古以来农作物品种与技术交流合作频繁……

“一带一路”带来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农业也必将越来越全球化,世界不少热带国家与地区农产品与海南相似,而海南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高成本、高价格农业,面对拥有土地与人口红利的热带国家与地区,今后海南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有机遇,也有挑战。“独特的热带资源”,海南在对外推介时,习惯在热带资源前加上“独特的”,在中国大陆,的确如此,而环顾全球,热区海南,不再独特,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世界热区主要覆盖非洲、东南亚、南美及太平洋岛国等地区,土地面积5300多万平方公里,而海南土地面积仅为3.5万平方公里。”记者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沿线热带国家与地区的农业合作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给海南热带农产品带来竞争压力。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东南亚水果的集散地,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实施后,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开始大批进入中国,水果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例如,泰国的荔枝,上市时间与海南一致,虽然口感比海南要差点,但是进口量大还是会影响到海南。”

其实,海南已有热带农产品受到东南亚国家的低价格冲击而导致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曾经一度成为海南品牌农产品的咖啡和腰果。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的咖啡种植面积,1988年曾达到顶峰23万亩,此后迅速萎缩,1990年14万亩,1998年1万亩,2009年底不到3000亩。如今,海南咖啡年产量不足200吨,需要从越南、巴西等地进口咖啡豆达两三千吨。原因是,越南咖啡豆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元—20元,而在海南目前的生产成本状况下,农民想要获取和越南生产者同等的利润,每吨咖啡售价要高于现价两倍以上。

曾经种植面积达19.5万亩的腰果,也在非洲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腰果冲击下,逐渐萎缩,至今全省腰果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

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农业也必将越来越全球化,世界不少热带国家与地区农产品与海南相似,而海南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高成本、高价格农业,面对拥有土地与人口红利的热带国家与地区,今后海南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一带一路”下 | 农业科技如何合作?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有需求,也有空间。一方面通过技术援助,提升中国、海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农业企业走出国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引进和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优异资源,可以丰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丰富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种。

2015年4月,三亚南繁基地超级稻百亩连片高产示范田,秧苗绿中带黄,在海风吹拂下如海浪般摇飏,热量十足的阳光,为正在灌浆的44.7亿粒水稻籽粒提供能量,丰收的气息破壳而出。田埂上,一群“老外们”正在仔细端详着。

“没有想到水稻的产量能够达这么高!”来自尼泊尔的亚达夫惊叹道,在尼泊尔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200公斤,而在中国,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450多公斤,试验田最高亩产量更是超过了1000公斤。“还有无人机辅助授粉技术,也让我们惊讶!一天可以授粉300亩左右,授粉效率提高了10倍。”

近年来,在海南田间地头,经常能够见到黑皮肤的“老外”。同时,在世界广袤的热带土地上,也活跃着海南农业专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与16个国际科技组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建立11个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先后派出40多位专家前往莫桑比克、科摩罗等20个国家开展技术援助。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有需求,也有空间。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柯用春说,在考察东南亚国家时发现,他们对中国瓜菜水果粮食等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有强烈需求。

蒋昌顺说,通过技术援助,提升了中国、海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农业企业走出国门打下基础。农业科技“走出去”除了援助之外,也可以探索给当地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科技产业。

不仅如此,农业科技在“走出去”同时,也是学习与引进的过程。蒋昌顺说:“像斯里兰卡的橡胶加工技术就很强,走进橡胶研究所,闻不到一点臭味,我们计划与斯里兰卡合作,建立热带农业科技交流基地。”

目前,海南不少热带农产品品种来自于我国台湾,如菠萝、芒果、莲雾、木瓜等。“台湾之所以能够把热带农业种子产业做得如此之强,就是利用了台南一部分热区,与世界对接,引进新品种,进行选育、改良,成为合适自己的品种。”蒋昌顺说。

专家介绍,非洲是许多作物的起源中心,蕴藏着大量的原生态资源,特别是特异性资源是育种研究的优良材料。引进和利用非洲、东南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优异资源,可以丰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丰富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种,提高海南,乃至中国的作物育种水平。

“一带一路”下 | 海南农企如何“走出去”?

农企“走出去”需讲方法。广东农垦“走出去”的基本原则是“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即带动当地农民一起发展,实现共赢。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发展策略是“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

越南每年从海南本地种子公司进口杂交水稻种子近20万斤;海南橡胶集团并购了新加坡R1国际控股公司,并于2012年与非洲塞拉利昂签署13.5万公顷土地的合作开发意向,用于开发天然橡胶及水稻生产种植和加工等。

不仅是种植业,渔业企业也在探索“走出去”。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是我省水产品加工出口领域的一家老牌外贸企业,出口总值超1亿美元,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带来的巨大机遇,公司有着新的打算。

翔泰渔业公司董事长刘荣杰说:“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虾很便宜,这几年我们也从这些国家进口海产品加工,同时正在评估到东盟国家开设养殖场的投资风险。”

“细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可以发现,不仅提出了农业‘走出去’的优势领域和投资重点,还就‘走出去’面临的顾虑和瓶颈因素进行了通盘考虑。”不少业内人士说,例如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能把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贸易不便利、融资难等问题逐步解决。

由于海南农企自身规模不大,走出去的步伐还较缓慢,规模还是很小。而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部分企业在走出去时碰到一些困境,特别是土地问题,让一些企业失去“走出去”的积极性。

农企“走出去”需要掌握方法。广东农垦“走出去”经验就值得借鉴。据报道,广垦橡胶“走出去”肇始于2004年,基本原则是“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发展策略是“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

“橡胶加工厂基本上在东南亚国家的边远山区,对当地经济是一个带动,扩大了当地就业,增加了政府财政,因此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与欢迎。”广东农垦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赢得当地农民的支持下,再逐步与其在种植环节进行合作。

经过10年的发展,广东农垦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建有天然橡胶产业项目20个,涵盖了天然橡胶种苗培育、橡胶树种植、橡胶原料加工以及国际贸易等橡胶原料全产业链条,境外资产总额达30多亿元。

“带动当地农民一起发展,实现共赢,对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可持续非常关键。”蒋昌顺说,此外农业企业走出去也需要与科技单位合作,“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研究中心”即将在热科院挂牌,热科院已经或计划在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实验站,为农业企业“走出去”做技术支撑,海南可以扶持一些中小企业逐步尝试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下 | 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转型升级?

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南农业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中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海南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下真功夫,打造出海南热带农业品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南水果质量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特别是荔枝、芒果等,口感均优于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同类水果。譬如芒果,越南芒果不耐储存,仅能存放3天,而海南芒果可以存放一周。”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有关负责人说,虽然东南亚水果较海南便宜,但是海南在质量方面还是稍胜一筹。

不过,随着东南亚国家在水果等热带农产品方面的栽培技术的提高,海南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业内人士表示,可以说时不我待,海南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下真功夫,打造出海南热带农业品牌。“特别是,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可地域性水果品牌。”

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就指出,粗放发展方式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目前,省委、省政府将品牌农业列入我省农业发展战略,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推进农业品牌化。

品牌农业的打造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认为,海南品牌农业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农业概念,推动海南品牌农业整体形象;第二层次是以农产品为主体,推进区域品牌农业;第三个层次,则是企业品牌。

“高品质农产品,需要科技和艺术做支撑。目前,我省科研机构有新技术、新品种,但是却难以推广,除了农民意识薄弱外,两者之间也缺乏沟通与对接。”专家表示,“应该寻找一种机制,让南繁基地和科研院校,真正成为海南农业的科技后盾。”

农产品加工能力低、转化率低也制约着海南农业的竞争力。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商业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许劭艺说,“目前,海南局限于保鲜果蔬产品的出口,深加工的精致包装速冻蔬菜、脱水蔬菜、糖(盐)渍果蔬产品及干果产品都很少,这方面需要我们加强。”

“海南是中国的大热区,却是世界的小热区。价格不是优势,海南唯一的优势在于质量。”业内人士认为,从大的方面海南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东南亚国家种植较多、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土地集约型的农业产业,例如甘蔗等,转变发展技术性强的产业,做精做优做出特色,打造高端农产品。同时,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和可作为旅游商品的特色农产品。(本报三亚5月18日电)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