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甘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6月1日起实施

原标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6月1日起实施 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启动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从2015年6月1日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正式实施,一系列针对非遗传承、保护以及动态考核等条例将从根本上改变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状。

据了解,我省“花儿”和环县道情皮影戏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兰州太平鼓、兰州水车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41人、3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省级非遗名录体系,450名民间艺人成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省非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不过,长期以来,非遗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我省文化遗产的创意开发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非遗保护中没有很好地将价值文化元素与产品、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未能形成新的文化业态,这与非遗保护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世界潮流不相符合。许多非遗项目有了“头衔”后不仅没有发挥其文化活力,反而存在保护专项资金挪用、传承机制空白等现象。3月27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通过,标志着我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以立法形式加以保护。

《条例》共分六章56条,对调查与名录、传承与传播、保护与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按照《条例》规定,非遗传承人有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配合文化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遗调查、参与非遗公益性宣传等义务。非遗传承人也列入“软考核”的范围内。根据《条例》,非遗传承人享受传承人补助费等权利的同时,还须履行开展传承活动。同时,普通公民也可以自荐认定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继承人,而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继承人义务或丧失传承能力的要退出,可以重新认定继承人。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