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以诗为媒 打响"珍珠海岸"文化品牌

中国作协《诗刊》社在陵水设立创作基地。

陵水纯净美丽的沙滩。

陵水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

陵水自隋大业(公元610年)设置县制以来,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源远流长的陵河,滋养着每一个陵水人。陵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兼具了阳光、海水、沙滩、雨林、空气等五大自然元素,并集蓝色滨海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及红色历史、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于一体,是一个让人向往的休闲度假之洲,因此,陵水素有“珍珠海岸”的美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温暖的阳光、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罕见的热带雨林、清新的空气;可以体验到独特的黎苗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红色苏维埃文化;可以领略到香水湾、清水湾和土福湾等港湾的秀美;还可以品尝到陵水享誉盛名的特色小吃陵水酸粉、疍家鱼粥以及各类生猛海鲜。

陵水,这是一个诗意栖息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孕育了一些诗歌爱好者,诸如郑文秀、李玉峰、李其文、周凌风、郑纪鹏、李仁盛、杨明衍、符胜芳等。近年来他们积极创作,用诗意的文字去表达陵水诗意的自然风貌,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黎族诗人郑文秀2013年至2014年间连续出版两部诗集《水鸟的天空》《可贵的迹象》。在他们的作品里,有陵河流淌过的痕迹,有陵水的大海、高山、河流、森林、天空,读者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触碰到了生命的纹路,以及诗句里构筑的精神家园。

陵水的诗歌创作已俨然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两次“诗歌音乐会” | 激起陵水诗歌的波澜

陵水是怎样与诗歌结缘的?现供职于陵水县委宣传部的李其文说,陵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秀美的海岸线、原始的热带雨林、独特的民族文化、新鲜的美食,还有分界洲岛、南湾猴岛等景区,以及能凸显慢调生活的沿海旅游酒店。可以说,这里是诗歌生长的沃土,而陵水本土的诗歌爱好者无疑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种子,已经在不经意间发芽、成林,并结下诗歌的果实。

陵水的年轻一代对诗歌的爱好是一种可喜的气象。怎样激发起这一涟漪?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李其文说:“诗歌的表现或普及除了通过文本之外,它应该有一个大众化的形式或载体,并以此来带动陵水更多的诗歌爱好者去读诗、写诗和认识诗歌本身及它之外的世界,新年迎春诗会是一次尝试。”

去年2月份,陵水举办了一场以“珍珠海岸·诗意陵水”为主题,以诗文朗诵和文艺演出为形式的诗歌音乐会。

在晚会上,演员们用深情的语调诵读了陵水本土诗人《陵水,我美丽的家园》、《椰风》、《椰子岛和她的村庄》、《陵河雅颂》、《诞生》、《海之传说》、《漂洋过海好不好》等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诗歌,颂扬、赞美了黎族的诞生,书写了历史的存在,传达并分享生命、希望、爱和温暖;特别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相信未来》在朗诵者声情并茂的演绎下,展示出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挣脱束缚、走向新生与未来的激情。精彩的节目吸引了数千群众驻足观看,让观众在诗歌、朗诵与音乐、舞蹈交融之间领略美丽陵水的自然魅力。

“之后,朋友圈点赞声一片,还有很多诗歌爱好者投来稿件等等”李其文说,陵水的诗歌创作氛围是有着浓厚的基础。

于是,今年4月30日,陵水又举办了一场音乐诗会,朗诵的作品有广为传诵的《弟子规》、《将进酒》、《相信未来》等著名篇章,也有本土诗人的《诞生》、《梦染黎乡》、《下一站风景》、《出生地》等精心力作,朗诵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童年》、《十七岁的雨季》、《外婆家的澎湖湾》歌曲串烧为诗会带来了一缕浓浓的青春气息,随着音乐缓缓流动,情景剧《烛光里的妈妈》和《跪羊图》深情吟唱,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诗会在感人至深的《红色箴言》中完美落幕。

“当诗遇上歌”诗歌音乐会,由陵水本土的音乐创作人将陵水本土诗人创作的诗歌谱上曲,然后进行演唱。这是一次诗歌与音乐的全新融合,不仅调动了诗歌创作者的激情,同时也为陵水本土音乐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举办首届陵水诗歌节 | “诗歌名片”助力文化建设

今年5月18日,以“美丽中国与诗意陵水山水”为主题的首届陵水诗歌节成功举办,来自省内外的20多名诗人相聚一起,寄情山水、以诗言志,共同研讨当代诗歌发展走向,以及深入挖掘诗意陵水风俗文化等。

彝族著名诗人倮伍拉且认为,陵水的美丽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多维的,连绵的群山,西北高东南低,森林、山林、平原,还靠近大海,这种多样性产生的丰富性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激发诗人在丰富和多样的环境中寻找诗意的东西;《汉诗》主编、著名诗人张执浩说,陵水是一个既有美丽自然风光,同时又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地方,诗歌节的举办将对陵水今后的人文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既是黎族诗人、又主管陵水文化建设的郑文秀认为,举办诗歌节,就是要打造陵水的文化,陵水县委、县政府历来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今年提出了“文化强县”的战略思路,这就为该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郑文秀说,诗歌在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在陵水将诗歌的创作传播推广,使其影响范围更大、气氛更热烈,那么陵水文化会更加繁荣;同时,也会改善陵水的文化环境,提升形象知名度。文化是一个地方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环境。“诗歌”名片建设可以将文化建设提升、人口素质提高,从而使“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加完美。其次,也可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弘扬真善美。诗从来就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文学形式,具有教化作用,进行“诗歌”名片建设有助于提高陵水的道德水平。

《诗刊》社在陵水设立创作基地 | 为诗歌的传承与创作奠定基础

最近两年内,陵水除了举办两届“诗歌会”“诗歌节”外,还与中国作协《诗刊》社联合举办“第30届青春诗会”,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作协《民族文学》联合举办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陵水首届论坛等。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反响不俗,一方面积极繁荣了陵水的诗歌文化,进一步营造了诗歌创作的氛围;另一方面,以陵水为核心和文化地标,以诗歌为媒介,形成地域性的、传承性的、特色的诗歌文化传统和丰富、高端的文化样貌,进而推动和带动陵水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诗歌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双赢、多赢。《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说,陵水有希望打造成海南省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诗歌中心和文化中心。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陵水与诗歌互动,不仅为陵水的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产生了“海南诗歌之县”的良好效应,使“诗意陵水”名片美名远播。

梳理近两年陵水举办的有关诗歌的文化活动,这条以诗歌创作为核心而形成的独特陵水文化——“诗意陵水”的路径清晰可见。下一步怎样来建设“诗歌之县”值得深度探索。近两年,由于陵水出现了良好的诗歌创作等文化现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相继在陵水设立创作基地,这对繁荣陵水的诗歌创作以及民族文学创作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郑文秀说,陵水县委今年初做出决定,明年将加快研究制定《陵水建设文化强县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文化强县战略,打造陵水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发展“强筋壮骨”。郑文秀认为,下一步,陵水还将通过举办学习、创作、竞赛、出版等各种活动来加强建设“诗歌之县”,让陵水诗歌、文学爱好者都来学习诗歌,都知道怎么写诗,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