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撒落在灵武的丝路记忆

2100年前,一条从长安绵延向西的道路,将古老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紧紧连接在一起,这条由骆驼踏出的商贸之路,千百年来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纽带。唐宋时期初,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改道灵武,一条被称为“灵州道”的路线成为当时唯一的陆路通道。从此以后,丝路文明开始影响着这座古城,绵延的文化余脉潜移默化地传承了1000多年……

灵州互市 丝路沿途最大商贸市场

唐末,由于丝绸之路灵州道的辟通,朔方雄镇成为西北国际商贸重镇。西域各国商人进入中原前先在灵州出售他们的商品,返程时又在灵州集中进行采购。各国使都来华也都携带大量商品沿途出售,返回时也是满载而归。

五代时期,灵州茶马市场交易量最大的是马匹,灵州道沿途分布着许多牧区,大量马匹从灵州市场进入中原,最大一笔交易可达5000匹之多。后唐明宗在位时,只要是西北进来的马匹不分优劣全部买下,朝廷用来购买马匹的开支逐年增加,为了减少贩运环节节省开支,后来朝廷下令只在灵州边境交易并结算马价。

灵州市场交易量较大的还有西域各国特产,如硇砂、羚羊角、波斯锦、大硼砂、象牙、乳香、和田玉石等。五代时从事这类商品交易的以回鹘商人居多,后晋时只准他们在市场上买卖,不允许在民间交易。后周对回鹘商人放宽政策,取消在民间交易的禁令,结果竟然造成全国玉价的暴跌。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都是西域各国商人返程前必购的商品,国内的商人将这类商品大量运送到灵州出售,这里形成规模较大的互市交易市场。

高僧云集 天竺取经僧侣必经之地

唐开元盛世局面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批外国使节、西域商人、佛教僧人和其他宗教传教士往来于丝绸之路。唐末宋初,灵州是赴天竺(古印度)取经的必经之地,怀揣理想往来于灵州道上的僧侣接踵而至,前赴后继的僧队沿路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因此才有明代吴承恩演绎出的西游神话。据宋范成大《吴船录》记载,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开封天寿院佛僧王继业等奉诏,率领300佛僧前往天竺取经,他们从甘肃武都出发,途经灵州渡过黄河,沿今中卫西进入河西走廊,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12年后终于取回《涅槃经》42卷,王继业在经卷后记录下沿途行程,后整理汇集名叫《行域行程》。

在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遗书《西天路竟》写本书内记载,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有一位名叫行勤的高僧,带领157名僧团长前往天竺取经,同行的僧人记述:“东京至灵州四千里地,灵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又西行五日至肃州……”用了近两年时间,穿过50多个古国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西南临海的佛教圣地宝陀罗山。

因为灵州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交通、宗教文化影响,晋唐时期,灵州辖境修行出多位大德高僧。在《宋高僧传》里,记载晋唐时期灵州籍著名高僧有4位,他们是永福寺道舟、龙兴寺增忍、广福寺无迹、灵武下院无漏。北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崛起佛教圣地马鞍山,至今甘露寺已成为蜚声区内外的千年古刹。

马蹄木涩 丝路马队走戈壁的创举

唐末至北宋时期的灵州道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主线,这在各类历史书籍中均有记载。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派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出使于阗(今新疆和田),高居诲在《使于阗记》中详细记载使团从长安经灵州到达于阗的经过:“……自灵州过黄河,行三十里,始涉入党项界。”他们从叶盛渡过黄河西行30里,走到青铜峡大坝以西后,路途开始有沙漠出现,经过的地名分别叫细腰沙、神点沙、三公沙等。

从凉州(武威)到甘州(张掖)以西,高居诲等使团进入茫茫戈壁滩。戈壁是指大风把地表沙土刮走,地面遍布大小不等砾石的荒漠地形,马匹和骆驼长时间行走,蹄子会被砾石硌伤。当地土著人对过往使团十分友好,他们手把手传授制作“马蹄木涩”的方法:把木板锯成马蹄形状,四角各钻4个孔,在马蹄相应位置也钻4个小孔,然后用细绳连接拴紧,用这种木质马掌保护马蹄。马匹一般还没走出戈壁滩,木涩马掌就会磨损坏,所以要多携带一些作为备用。对走沙漠的驼队而言,则用牦牛皮包裹骆驼蹄子,再用细麻绳扎紧,用这种办法进行保护。高居诲对沙漠木马掌的记录,在古代驼队历史记载中尚属首次,堪称是驼队长途跋涉的一项创举。

灵武毛毡 世界上最精美的白毛毡

1275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灵州。《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他从武威出发,用8天时间穿越300多里腾格里沙漠到达中卫,当时中卫开通黄河水驿,马可·波罗父子乘坐驿船顺水而下,仅用3天时间就抵达西夏都城兴庆府,那时西夏已灭亡45年,元朝改名中兴府路。3名威尼斯商人乘船消除了一路疲劳,还观赏到塞北江南风光,尤其对灵州特产毛毡颇感兴趣。他在书中写道:“额里哈牙境内城堡不少……城中制造驼毛毡不少,是世界上最美丽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所制甚多,商人以之运售契丹及世界各地。”

早在唐代,灵州制毡技术就已经十分成熟,毡的品质居全国之冠。当时灵州是向朝廷进贡毛毡的主要产地之一。元代中兴府路管辖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世界驰名的白骆驼产地,灵州许多以擀毡为业的“毡匠”用白驼毛、羊毛擀制的毛毡、毛靴,沿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西亚。

马可·波罗在灵州逗留数日后乘船顺流而下,经天德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加河东岸)抵达大都。马可·波罗看到的这种白毛毡隔湿保暖,精美耐用,自古以来深受灵武城乡居民喜爱,至今民间仍有使用。

顺化古渡 延用千年的丝路古渡口

灵武黄河沿岸自古就设有若干渡口,位于今银川市东16公里黄河东岸的顺化渡,因交通贯通南北古代就是军事、交通、商贸要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顺化渡是黄河水运的重要港口。北魏时期,薄骨律镇将刁雍把有河西屯积的50万石粮食运往内蒙,开创了宁夏黄河水运大规模运输的先河。唐高祖李渊曾下令在灵州置水师,派大将于筠召募船匠造船,把顺化渡作为重要的军港,命朔方节度使负责管理水运事宜。

《西夏地形图》中标有西夏境内3处重要渡口的位置,顺化渡因交通重要而被称为西夏第一渡。元代兴黄河水运,顺化渡是沿河建立的10个水运驿站之一。122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10万大军第六次攻打西夏,两军对峙在黄河渡口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冰战。

明代以前顺化渡也被称为黄沙古渡,是宁夏八景之一。明代以后,因古渡靠近横城堡又称横城渡。大明庆靖王朱栴在西夏八景诗中写下一首《黄沙古渡》,诗中描写黄沙古渡的壮丽景色和重要交通地位。康熙大帝平定蒙古贵族噶尔丹时也曾登临此地,他在《横城堡渡黄河》诗中写出“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的著名诗句。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