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旅游资讯> 正文

儋州:粽香弥漫 端午情浓

儋州粽子受消费者欢迎。 舒晓 吴文生 摄

儋州粽子绵软飘香。

制作工序严谨。袁才 张琳 摄

儋州粽子严格选材。袁才 张琳 摄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清代诗人谢墉的这首诗,将粽子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端午将近,儋州各地粽香弥漫,节庆氛围日渐浓烈。

清晨,一缕轻风吹散了萦绕的雾气,也吹远了儋州粽子的清香。那大镇的大街小巷,渐渐热闹起来。幸福街、前进街、大成街……临街屋檐下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男女老幼齐上阵,摆出一溜儿粽叶、糯米、猪肉和蛋黄, 包裹出一个个诱人的粽子来。

满脸沧桑的阿婆生起炉火,准备煮上一锅香气腻人的粽子。火苗舔舐着锅底,映衬着阿婆火红的笑脸,时光仿佛停驻了,只有粽子的清香在无限的空间里弥漫开来。此刻,这些洋溢着幸福味道的寻常巷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再紧的门,也关不住这诱人的粽香。它像撒欢的孩子,挑逗着人们的嗅觉神经;又像诗人的吟哦,勾起人们黏稠的思绪。闻着粽香,耳畔仿佛传来屈原《离骚》的袅袅之音,又仿佛听见汨罗江上深情的呼唤。闻着粽香,游子们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迁客骚人们的灵感瞬间迸发。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熬煮,粽子终于出锅了,望眼欲穿的人们七手八脚地将粽子捞出来,解开束缚、剥去外衣,一个个晶莹如玉的粽子呈现在眼前,令人食指大动。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不懂粽子背后的文化内涵,但这不影响他们对美味的准确判断,竖起的大拇指,是对儋州粽子的最好评价。

斜阳落去,“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苏东坡早已随风逝去,“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身随东流。晚风习习,吹不散诗人低声的吟哦,吹不散华夏大地对屈原的深情缅怀,更吹不散儋州粽萦绕在口齿和心间的余味。(白竹 谢振安 张琳)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