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旅游频道> 天津旅游> 正文

“浸入式”体验三地非遗

本报讯(记者刘桂芳)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袂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昨天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来自三地的30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

传达非遗保护理念

自2015年起,京津冀三地每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轮流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举办地点在京津冀之间三年一轮回。本届联展是第二次轮值到天津主办。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联展活动设置了“非遗项目互释单元”“非遗生活馆”“传习体验区”“学研成果邀请展”“研培成果展”等展览展示区。“非遗生活馆”内,来自北京的木版水印技艺、京作硬木家具技艺、鞋制作技艺等,来自天津的风筝魏风筝、津派面塑、“葫芦庐”范制技艺等,来自河北省的武强木版年画、蔚县剪纸、秸秆扎刻等非遗项目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现场打造的“生活空间”和“创意集市”,传达了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小小讲解员讲非遗

设立在一楼的“非遗项目互释单元”中,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互释展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概念,以“金属、木版、水源、火炼、土制”为基本分类,将京津冀三地的非遗项目在材料、工具、地源因素等自然属性和在“京津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移、流布等特点抽象出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非遗研究的学术成果,将京津冀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沿革集中呈现给参观者。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6个孩子担任了互释展区的讲解员。8岁的王炳梵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别看他年龄小,但讲解起五行中“水”的部分,头头是道。王炳梵告诉记者,他学习剪纸已经三年时间了,“通过学习剪纸,我知道了什么叫非遗。通过参加这次讲解,我了解到了更多的非遗项目。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来参观的人们对这部分非遗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非遗传承人展绝技

二楼“非遗生活馆”内,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展位,刚刚在深圳文博会上亮相并受到好评的“近代百年看天津杰出人物彩塑”作品中的部分作品也在现场展出。为了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制作工艺,工艺美术大师陈毅谦现场展示了彩塑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引来众人围观。

在河北廊坊的非遗项目“秸秆扎刻”的展位上,68岁的国家级农民工艺美术大师徐艳丰老人热情地为人们讲解他的作品。他告诉记者,每次来天津都能感受到天津人对非遗的关注和热情。他的最新作品“复兴楼”基本完成,这件作品的楼高达七层,使用56万根秸秆,有建筑飞檐56个,从顶部看五星团簇,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作品。

在天津玻璃画染磨技艺的展台,传承人张春林用砂轮向人们演示玻璃画的制作工艺。他告诉记者,玻璃画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从小跟父亲学习玻璃画的张春林,在思考如何传承这项技艺的同时,也在努力让玻璃画艺术和生活更贴近。经过潜心学习和研究,他开发制作了茶杯、高脚杯等生活用品。他说:“玻璃画染磨技艺讲究的是‘砂轮当笔,玻璃当纸,腹中有稿,一气呵成’,希望这项技艺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好的传承。”

本报记者 高莹辉摄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